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把人性扒光的8句话,你敢看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4 10:22:24    

1.你会发现,一颗好心,永远比不过一张好嘴。

莫言曾说:人没钱不如鬼,汤没盐不如水,你会慢慢发现,一颗好心永远比不上一张好嘴。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人生在世,争不过一张嘴,算不过一颗心,

口吐莲花,未必真心待你;悄无声息,未必虚与委蛇,

信人,别看他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口是心非!

汤没盐不如水,人没钱不如鬼,

真情可贵,用心陪醉,虚伪面对,从容领会,

你会慢慢发现,有一颗好心,不如有一张好嘴,因为好心永远比不过好嘴!

做人,无愧于心就好,做事,心安理得就行,

现实社会中,有些事,经不起再一次,一次不忠,终身不用,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点点做,无愧于心,无愧于天!

做事,要讲良心,做人,要讲道德,人在做,天在看,天理公道,自在人心!

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混的,这就是现实,记住,看人不要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2.在利益面前很多人会选择牺牲感情。

英国首相邱吉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的面前,朋友终将成为敌人,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概莫能外。

有的人为了晋升和增加薪水,背弃好友;有的人为了金钱和好处,抛弃妻子和儿女;甚至有人为了争夺遗产,忘却亲情的珍贵。在现实面前,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不为微薄的俸米而弯腰,坚持内心的情感和原则呢?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中,人们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利益至上”的追随者。

王立群教授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韩信对人总是一种态度,就是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他是这样来对人的。

这是古代发生只有利益故事:

第一个刘备入西川:刘璋请刘备去西蜀帮忙攻打汉中的张鲁,可刘备不但没有帮忙,反而还以荆州有事为名向刘璋借兵借粮,刘璋没有同意,后来刘备则以军师被杀的理由大举进攻刘璋;

第二个二桃杀三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结果使得三人弃桃自杀;

第三个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早就懂得,成人的世界里只有赤裸裸地利益关系,没有感情可讲。

3.别人跟你的相处方式,其实都是你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你对他好,他就能对你好。

事实往往是,你对别人越好,别人越苛求你。

《教父》中有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面对不懂感恩的人,你的善举,很有可能栽下的是一颗恶果,滋生一场伤痛。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的体谅和付出。

帮助他人,也要有分寸,要把善良,给对人、用对事。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哲的善不可否认,可惜他的善良没有锋芒,没有原则,总想当和事佬,对谁都是好好好,结果事事得苏明玉来收尾。

苏明成投资失败、拖欠亲舅舅三万块钱还不上,舅舅到公司闹,吵闹中众邦磕破了头,周经理乘此机会开除了苏明成。

苏明成舅舅要不回来钱,又跑去苏大强那里闹,提出除却三万块钱还要多加十万学费给众邦作为补偿。

面对舅舅近似于讹诈的行为,苏明哲一再强调都是亲戚,不好撕破脸,自己拿出出三万四千六让苏明成还给舅舅,并且准备多给舅舅一万块钱作为众邦那根本不算伤的补偿。

可惜他舅舅并不买苏明哲的账,看着无理取闹的舅舅一家,苏明哲束手无策,只会打出亲情牌,希望对方看在都是亲戚的面子上网开一面。

苏明哲低声下四的哀求,化解不了贪婪舅舅的欲望,关键时刻还是苏明玉拿出杀手锏,问舅舅一家追讨多年来从苏母那里拿走的二十万,灭了他们的气焰,一家人灰溜溜的离开。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顺从,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忍让迁就解决,恶人的欲望向来沟壑难平,一味的退让换来的只是自己无路可退,苏明哲事事求和,事事处理不好,没有苏明玉帮衬估计他都下不了台。

在生活里一味的迁就和顺从,久了就变成了理所应当,惯坏了别人也委屈了自己。

始终记得:对人七分好,三分给自己。

对任何人和任何事,别总倾尽所有,留三分来爱自己。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不是所有的真心都能换来真心。

你的温暖是有限的,把它留给值得的人,你才不会在辜负后彻底寒了心。

生活中我们选择善良,不是要处处让步,而是要掌握好善良的分寸。

有善良不等于好欺负,大度不等于没原则,学会拒绝别人,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自带锋芒的善良,才是智慧的选择。

你的善良,一定要给对的人,你的付出,定要给值得的人。

4.人们通常不关心你是做什么的。

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说过,人这一生,真正关心你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往往只看你的结果,不问原因,不要期望别人会真正认真的关心你,即便是很欣赏你的人也常会忽略你,所以要学会理解别人、不抱怨,因为这是人性的弱点;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法;40岁时的人,已经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看法;60岁时的人,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

没有人关心你是做什么的,哪怕你是搬砖的、挑大粪的、卖茶叶的,在别人眼里都不重要。他们只会关心你现在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可以被他们利用。

相反,脱开利益关系,很多感情是靠不住的,图你钱来的人会因为你没钱而离开你,图你有权的人,会因为你的权利丢失而离开你,图你帮助的人会因为你失去帮助他的能力而离开你。

所以,有时候社会的残酷就体现在结果二字上,你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别人有没有用。

5.很多人的自我价值评判特别依赖于外界的认可。

作家冯唐语出惊人:“越是底层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越差,你越往上走,你会发现,你以为人家天天在研究事,而他们往往在研究人。”

人性不喜欢听实话,更不喜欢被挑战,真正的高手,都会顺着人性,不说难听的话。该说的话,点到为止;不该说的话,只字不露。”

这个世界上的动物,只有顺着毛捋才会舒服,你逆着毛刷试试,连驴都会踢你。

层次越低的人,往往越自卑,内心越没有底气。他们需要被证明,需要去获得外界群体的认可,所以就越在面子里挣扎。

有底气的人,不用依靠别人给面子,他们的内心足够自信,他们要做的,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稻盛和夫说:“成功不要无谓的情绪。”

越是层次高的人,越不会有无谓的情绪。

谷歌招聘创意精英的时候,往往非常严格,一定要挑选非常优秀的人才。

这部分人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不会过多计较的性格:这是你的事?还是我的事?在他们眼里,都是公司的事。

所以,不会去在意是谁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有没有超越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有没有越界,有没有看不起我,是不是故意为难我。

也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情是不是让我很没有面子,这个人让我太难堪,所以我要对他心怀芥蒂。

所以一个人真正重要的是,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让自己去变得强大,让自己充满底气,也让自己生活更加美好。

6.道德洁癖的本质是,你自己太弱,自己无法制定道德。

所以必须被道德束缚,借助道德的力量,才觉得自己有力量。

每个人的系统里,都有独特的生态位。

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大脑里被别人植入的不同观念冲突后的结果。换个说法是,你所知道的主流信息导致你产生的主流观念,都是别人的刻意为之。

所以,要培养自己去看透信息本质的能力,以及与之对立的另一种结果的可能。

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去寻找问题的本质,并且追逐自己内心的向往,你自己的局面,自然会被打开。

7.身边任何一个人不尊重你的背后,皆因你的实力太差劲了。

《极简力》中说到:“当你还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的时候,人脉是不值钱的。记住一点,人脉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用自己才华吸引而来的。”。

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所谓的人脉和寻求别人的帮助,有可能会有短暂的提升,但如果自己不强大,没有真正的实力和才华,认识再多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因为,你不优秀,别人不会多看你一眼。与其看人脸色,不如自己去做,只有靠自己,才能无惧风雨。

有一天你强大了,自然会得到重视。不要花里胡哨在高档饭店喝了一顿酒,喝了一次茶认识一堆没用的人,积累一堆没用事。你要知道绝大部分社交都是无效的,都是被动社交。很多事情对方也知道你没有决策权,不会跟你深交。

东周的苏秦,曾拜师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待学成归来后,便开始游历各国,但未有一国能够接纳这个只会游说的人。

当他灰溜溜的回到家时,自己的嫂嫂也是冷嘲热讽,族人们更是不正眼看他。

甚至讥讽他,说:“你这是想靠嘴巴谋生啊,是不可能的,只会动嘴皮子,活该没有人用你。”

苏秦听了这样的嘲笑,很气愤,但也惭愧。他看到连自己的家人都如此态度,于是,便不再抱怨,因为抱怨也没有人听,只能自讨没趣。

但苏秦岂是一般人物,那可是拜鬼谷子为师的人,是有着要做姜子牙、管仲这样的志向的。

别人看轻自己时,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承认自己的无能,随波逐流;二是,发奋自强,证明自己的实力,既让别人刮目相看,又能收获自己的成功。

苏秦无疑选择了后者。

经过别人的嘲讽后,苏秦把自己关进房间里,把所有的书都翻出来一本一本地看,后来他得到了一本《阴符》书,日夜埋头苦读,闭门不出。

一年后,自己悟出了治国之道,再加上鬼谷子门下所学,他又开始了游说。

当然这一次他还是先碰了壁,但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学识和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在燕国挂上了相国之印。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挎上了除秦国以外的六国相印。

如日中天的苏秦在经过洛阳时,身后跟随着六个国家的随从,来服侍他,浩浩荡荡,比国王还威风。

当时的周显王听说苏琴要经过洛阳,他吓坏了,立即派人去把马路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苏琴。

族人们听说苏秦来了,也都跪在路边,吓得不敢抬头看苏秦。

当他看到自己的嫂嫂时,笑着对她说:“以前你那么傲慢,现在怎么又这么恭敬呢?”

嫂嫂不好意思地遮着脸说:“因为弟弟你地位很高,又有很多钱的缘故。”

苏秦不惊叹道:“同样是一个人,富贵的时候,连亲戚都怕他。贫穷的时候,连亲戚都看不起他,亲戚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呢?当初我若有两顷地,也不会有现在的六国相印了。”

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当自己不强大时,收获的只能是别人的轻视。要想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尊重,靠别人是永远都得不到的。

只有自己全力以赴,有恒心有斗志,不气馁,不言败,不放弃,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一切!

最后想说:

一个人,穷一点没关系,但要人穷之不穷;

一个人,一时没翻身没关系,但不能总是做一只咸鱼;

一个人,被别人看轻不要紧,重要的是要自己有志气,那样才能有好运气。

尼采说:“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这个世界就这么现实,你不努力,就别怪别人看不起你。

做人当自强自尊自爱,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别埋怨别人不帮助自己,别抱怨他人看轻自己。人活着,

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才活的最硬气。

8.人性是好逸恶劳的,是想要做容易的事情、拒绝太难的事情。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

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所以大多数的人都喜欢过上一种躺平的生活。

余华也曾经说过,自己曾经那么努力写作,就是为了躺平。

的确,人生只有一次,如果自己有条件一开始就躺平的话,相信大家也不会那么折腾自己。

不过,现实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每个人都在被欲望、诱惑、攀比等等所干扰,然后总会想着去过上一种更加富足的生活,更加体面的人生。

当然,这些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旦做出了这种选择,也就意味着往后的日子里,自己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做为代价。

人性的劣根性,就在于天上掉馅饼,能够懒惰,能够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问题是,资源就那么多,却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在争夺,所以难免会形成更大的阻力。

在这个时候,如果一味放纵沉沦自己,自己非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还极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平庸。

人一旦平庸下去的话,就可能更加平庸,更加无能,因为曾经养成的懒惰习惯,以及好高骛远的状态,只会让自己滑向失败的深渊当中。

一个人,只有学会克己自制,自律自觉,在勤勉踏实的付出过程当中,走向成长,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人的蜕变,一定是痛苦的,这一段路程,谁也无法替自己走。

但是,一旦熬过去了,战胜了人性的劣根性了,就一定会得到更强大的自己,以及拥有更有希望的未来。

永远保持向上生长

人,只有足够了解自己,全面认识了自己,最终才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和天赋,成就自我。

当然,当我们尝到了一些甜头,才会不遗余力地奋斗未来。

这也是人的天性,不过,但一个人的确尝到了甜头之后,自然在接下来的事情当中,自己更有主见,更有把握地管好自己的内心状态。

王阳明说: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当一个人保持向上生长,不断地克制懒散的习惯,防止堕落,也不停地督促自己自律自强。

然后,才能够真正靠自己战胜人性的劣根性,找到人性的光辉,寻找人性的归属,最终也真正了解人性,运用人性,掌控人性,成就人生。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耳边文章网 琼ICP备202404024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