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4首诗词:春夏秋冬各花诉哲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9:43:55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南宋僧人慧开禅师

作者认为人若是能够抛开内心的烦恼和凡尘琐事,那么心胸自然会开朗起来,随时都能欣赏美好风景,就会发现人间一年四季都是好时节。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构建的,国家,社会,宗教,婚姻,法律包括给你灌输的诸多概念。所有的概念和道理都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维度去尝试打破和改变。

人在觉悟之后突然发现曾经根植于自己内心深处自以为不可动摇的东西其实是可以重新塑造的。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一个拳头,你无端用来打人,那就是恶人;你要用来捶背,那就是善举,拳头一直都是那个拳头,看你怎么用,怎么想。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一切都是境由心生,稳定情绪吧,所谓: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来到古木参天的大树下,我悠然地将小船轻轻系在岸边。我拿起拐杖,慢悠悠地踏过那座古朴的小桥,每一步都踏着春光的节奏,享受着这份不加雕饰的自然之美。

细雨如丝,田园得到滋润,草木吐芽,缕缕微风轻轻拂过,不仅没让我的衣裳沾染半点湿气,反而像是天空的细语,为那些怒放的杏花添上了一抹娇羞的晶莹,让它们美得更加生动。

微风拂面,带着几分温柔,早已没有了冬日的寒意,只剩下春日特有的温暖与和煦。它轻轻地摇曳着岸边的柳枝,那些嫩绿的细条随风起舞,姿态轻盈而婀娜,无一不在无声中诉说着生命张扬。

这是由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人,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

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

常人总问,禅是什么?是不是嘴里常常念着阿弥陀佛,诵经念佛,普度众生就是禅,那不然,那就是救苦救难,焚香拜佛?

其实,禅中一种哲学,一种宗教,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形态。它看似很玄,虚无缥缈,但,你要真正走进去了不会发现一切都是平平实实,真真切切。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

春天的花还有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更有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是流连于自然的美景,写出自由的心与天地造化相融的平静与快乐。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的天空如洗,雨后的世界影影绰绰仿佛被重新上色,山峦间绿意盎然,青翠欲滴,对面的南山在晴朗中更显清新脱俗,一切都看得格外分明,可以尽情领略南山风韵。

夏季里,没有了柳絮纷飞的轻扰,眼前一片宁静祥和,只见那向日葵们,不约而同地仰望着太阳,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一首郊外散步的闲情小诗, 大抵是诗人想抖落朝夕伏案的劳累呢,还是受郊原好景的召唤?诗人披着这雨后新阳到户外走走。

郊原漫步,万虑全消,身心顿觉轻松了许多。兴之所至,也就信步由之。走着,走着,园埂上一排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引起诗人的注目。

说到夏天,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花肯定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差点的也有高骈的“满架蔷薇一院香。”就连苏舜钦的石榴花也有一席之地“石榴开遍透帘明。”

是啊,谁看想到这里还有如此别致的向日葵,你可别看这葵花没有枝头百花那么鲜艳媚丽,没有林间乔木那么魁梧挺拔,可是,它从发芽到花盘盛开,始终向着太阳,不论土壤肥瘠,不择地势高下,不犹豫,不彷徨,从不改变方向。在林林总总的植物族类中,它是这么的另类呢。

百花有情,这向日葵向来很少被人赞赏,它就像是行走在珠光宝气的人流中,突然邂逅迎面而来身穿荆衩布裙,素颜清淡的村姑娘,如此独特与出众。

谁说,客中就不是作者本人呢?谁说,这葵花就是他自己人格的写照呢,一切都是这么不着痕迹啊,这即情抒情的手法,还真是高啊。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唐·宋之问《灵隐寺》

飞来峰巍峨挺拔,绿意盎然,山间古寺静谧而少有人迹,每一砖一瓦都透着岁月的沉稳。站在楼阁之上,晨光初破,让人心旷神怡。灵隐寺的大门恰好迎向钱塘江的波澜壮阔,潮起潮落间,总是能令人如此放松。

中秋之夜,寺内桂花悄然绽放,细碎的花瓣随风轻舞,与袅袅升起的佛香交织在一起,如同仙境中的云雾,温柔地包裹着每一寸空间。

沿着藤蔓的指引,缓缓攀上古塔之巅,而深入林间,寻找那清澈甘冽的泉水。山间的花朵不畏寒霜,反而在清冷的空气中绽放得更加灿烂,叶子也倔强地坚守绿意,不轻易向寒冷低头。

年轻时,我们总爱追逐远方的风景,那些未曾踏足的地方,像是能洗净心灵尘埃的秘境。

如今,当我踏上前往天台山的路途,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轻盈,尤其是当我漫步在梄溪之上那座古朴的石桥,溪水潺潺,能使我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这是一篇游记,诗人被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

寺院有一种,一种明朗的美,天香的美。那里有红墙青瓦,宝殿琼阁,菩提树下郁郁葱葱。

桂花曾被宋代李清照赞称为“自是花中第一流”每每到秋季时分,桂花芬芳四溢,与寺里的香火互相缭绕。

游走于寺内的诗人,有如白居易所言“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

他不仅是对美景的欣赏与赞叹,更是心灵的彻悟与洗涤,曾经的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心里的说不出来的满足感,淡淡的也流露出归隐的意向。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梅花绝句·其一》

黑夜刚刚告退,太阳还没有升起的侵晓,在这冰封雪裹的严冬,凌厉的北风吹得人直打颤。原野上早就草枯叶败,鸟们躲在屋檐下,冻得噤口而不敢出声;只有梅花不畏严寒,迎着“晓风”在枝头绽放!

站在枝头的陆游想着,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呢。

诗人不说心头如何喜爱梅花,爱梅之心却奔涌笔端;不说心头如何喜悦,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天亮之后,诗人出门看看,但见粉妆玉琢似的梅花,像一堆堆白雪开遍周围群山,难怪诗人要用“遍满四山中”来描画它分布的广度。

梅花不择地势高下,不论土壤肥瘠,不畏大雪弥天,不怕北风凛冽!这是多么公正与无私,这是多么顽强的精神与意志,这又是多么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赞颂梅花不畏寒冷,最出名的应该是宋人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然后还有如唐人齐已:“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人站在梅花之前,与梅花心心相印,情感相通,物我交融,梅人合一,既能表达出对梅花发自内心的喜爱,不也表现出一种冰清玉洁、高标绝俗的逸士情怀?

读者也许会问,陆游为什么对梅花这么一往情深,痴情如是?

这首诗写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陆游致仕之后退居山阴,年届七十八岁高龄,虽“僵卧孤村”,可是抗金救国之志始终不渝。就像梅花那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无论环境多么严峻,却始终保持无私无畏的精神和至死不变的操守,看来,诗人不正是用梅花来象征自我的精神品格么?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过怎么样的生活,全凭你内心所想,别让平凡的生活,耗尽你所有的向往。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耳边文章网 琼ICP备202404024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