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0首最美秋木诗词,10种不同心境,句句醉美如画,温柔了岁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8 10:10:21    

第一首:唐朝王绩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感悟:

作为初唐时期最知名的诗人之一,王绩的一生都在出世与济世之间艰难挣扎,因此他的诗歌里既有对山水田园的依恋与向往,也有怀才不遇的淡淡忧伤,本诗便是他的代表作。

深秋时分,诗人站在山丘之上,看着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日的色彩,重重山岭都镀上了落日的余晖,天地之间一片静美之色。

夜色将至,牧人们与猎人们将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到家中,他们虽偶然相遇,却并不相识。

再看看自己,孤独一人也不知该去往何处,想到此处,诗人的心中不禁生出一丝苦闷……


第二首:汉代王昭君的《怨词》(节选)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感悟:

昭君出塞,于历史的长河里是美谈一桩,可于她个人而言,其中的辛酸唯有自己知道。

作为颜值与才华并存的大美女,她是勇敢的,也是忧郁的。

在这首怨词里,首句之中她便用郁郁苍苍的树木,淡黄飘落的木叶,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读此诗时,仿佛可见她抱着心爱的琵琶,于秋日的余晖中,回首望去故乡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即便有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第三首: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感悟:

作为元代文艺界的顶流之一,马致远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漂泊无依中度过,因此他的词句中,总让人感受到一种直达心底的孤独,这首小令便是他的代表作。

全文没有一个字言秋,却处处充满了秋意。在首句之中,诗人便用这枯藤,老树,乌鸦,这几个富有孤独感与沧桑感的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忧郁的氛围。

然而后一句,诗人却转而写一幅富有生机的小桥流水人家图,与首句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重了诗人作为羁旅之人的孤寂感。

读此诗时,眼前似乎浮现诗人站在西风古道中,面对前途渺茫的未来,无声地叹息,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实在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第四首: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感悟:

同为元代作家,马致远是有心做官却苦无机会,而白朴是有做官的选择,却不愿做官,因此二人笔下的秋景之思,也有着些许区别。

他的笔下,首句之中同样用老树寒鸦来诉说秋日的萧瑟之景,孤村、落日残霞渲染秋日的孤独之色。

然而划破天空的飞鸿,却赋予了秋天一丝生机;后一句“白草红叶黄花”将三色之物交杂在“青山绿水”二色之象中,使整幅画卷呈现出色彩绚丽之美。

相对来说,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少了一分消极之感,多了几分热爱之情。


第五首:南宋周紫芝的《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感悟:

这首《鹧鸪天》,诉说的是对往日美好的无限追忆,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

所谓“象由心生”,因心中记挂着远方的那个人,故而诗人听到秋夜里的梧桐叶落声声,不由自主地想起分别时的场景。

当思念的帷幕拉开,那溢于辛苦的思念之语便如洪水般袭来,令人猝不及防,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过往的美好回忆中,不愿醒来……


第六首:唐代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感悟:

如题所言,李白的这首诗是登宣州谢朓北楼有感而发的作品。虽然李白与谢朓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对于自由与山水的热爱之情是相通的。

因此,对于谢朓,李白是极其欣赏的,多次在诗中提到他。

当诗人登上谢朓楼,远望深秋时的苍茫景色,看到远处翠绿的橘子树与柚子树掩映在充满寒意的袅袅翠烟之中,梧桐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呈现出几分微黄之色。

想到谢朓也曾经在这里看秋月春风,如今却少有人如他一般记得谢公之名,心底不由得生起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以及岁月流逝的失落感。


第七首: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北地三接淅,重来四肃霜。

日斜秋树转,市散暮船忙。

波捲清中白,霞翻紫外黄。

汀沙浑换却,不记旧圜方。

感悟:

作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的“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的诗句里,多的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触,绘制出一幅淡雅的秋日水乡图。

只说这颔联,诗人三言两语便写出了秋光流转之美。他先是用“日斜”表明日影西斜,暗含时光匆匆之意。

随后,又用“秋树转”诉说着因秋日渐浓而不断变化着色彩的秋树,不仅令整幅画卷充满了动态美,也让人眼前一亮!


第八首:宋代陆游的《秋树》

秋风一夜吹桥树,明日来看已非故。

吴中九月霜尚薄,落叶半随飞鸟去。

老人心事感凋零,只欲逢秋醉不醒。

范宽用意真难解,偏写丹枫作画屏。

感悟:

作为现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游的作品里时常伴有深深的忧伤,本诗也是如此。

首句之中,诗人便用这一夜之间的秋色之变,诉说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哀叹。

刮了一夜的秋风,终究吹落了片片树叶,让棵棵青树变得憔悴,就像是无情的岁月,让自己变得白发苍苍,不再年轻。

见到此景,诗人的心中不由得变得低落起来,忍不住感慨:

那逝去的青春,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一去不回。

那无情的岁月,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刻刀,改变了你我模样。

第九首:唐代陈子昂的《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感悟:

陈子昂的这首赠诗,描绘的是一幅深秋山林静景图。

首句之中,诗人便用“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十个字,用月光照耀下的淡白色山林,郁郁青青的山野,展现秋日的宁静之美。

读此诗时,仿佛和诗人一道进入到一个静谧的山林之中,享受着超然世俗的安宁。

然而,诗人并没有忘却世俗的烦恼,想来他心中到底还是有一些牵挂的,因此未能完全进入到禅境之中。

不过,诗人这样说倒更显真实,毕竟世间能有几人可以做到真正做到对世俗了无牵挂!

第十首:宋代苏轼的《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感悟:

苏东坡的这首《菩萨蛮》,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回文句子的熟练运用。

所谓回文句子,就是一句话从前往后读,或者是从后往前读都能读的通。

就拿首句来说,“井桐双照新妆冷”,倒过来便是后一句“冷妆新照双桐井”。

在诗人笔下,井栏边两裸梧桐树,望着诗中人的冷冷新妆,显示出几分凄清的意味;诗中人与这两棵梧桐树两两相望,更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与落寞。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耳边文章网 琼ICP备202404024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