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因为有了初中生物知识的铺垫,能够知道细胞呼吸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教学中,他们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三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场所,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高效性,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细胞呼吸与众多的生活实例密切关联,可通过资料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 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的三阶段。
3.说明细胞有氧呼吸的概念。
4.说出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有氧呼吸的三阶段。
教学难点
细胞有氧呼吸的三阶段。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实验法
五、课时安排 ; 1
六、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线粒体肌病——多在20岁时起病,也有儿童和中年起病,男女均受累,临床特征是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轻度活动即感疲乏,常伴肌肉酸痛及压痛,肌萎缩少见。它是由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
〖问题〗由该病例可看出,产生ATP的场所是那种细胞器?——线粒体
〖问题〗ATP都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吗?
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
〖你还记的我吗〗复习线粒体的结构:学生绘图,教师点评
〖最强大脑〗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探究
探究活动一:有氧呼吸的场所及第一阶段过程
将酵母菌研磨碎,取一部分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加入甲试管,沉淀物(含线粒体)加入乙试管,再取一部分未离心的匀浆(含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加入丙试管
实验一:1、在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加入葡萄糖和氧气,有丙酮酸生成。
2、在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加入葡萄糖和氧气,无反应。而加入丙酮酸和氧气,则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在盛有匀浆的试管中加入葡萄糖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小组讨论回答〗
1、有氧呼吸是一步完成的吗?场所唯一吗?
2、有氧呼吸的开始阶段是在哪里进行的?可以初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吗?
〖问题〗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除了生成这些物质之外,还生成了哪些物质?
实验二:在这个实验的试管中再加入蓝色染色剂DCPIP, DCPIP被还原而褪色。
实验三:向试管中加入遇ATP能发光的萤火虫荧光剂,荧光剂发弱光。
〖总结〗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方程式

探究活动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
实验四:1、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加入带放射性标记的水和不带放射性标记的氧气和丙酮酸,生成了带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
2、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加入带放射性标记的丙酮酸和不带放射性标记的氧气和水,也生成了带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
3、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加入带放射性标记的氧气和不带放射性标记的丙酮酸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带放射性标记。
4、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加入氧气、丙酮酸和水,以及DCPIP和荧光剂,结果DCPIP褪色,荧光剂发弱光。
〖小组讨论回答〗此阶段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
〖总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方程式

探究活动三: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
实验五:1、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加入葡萄糖和带放射性标记的氧气,生成的丙酮酸不带放射性标记。
2、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加入丙酮酸和带放射性标记的氧气,并加入荧光剂,生成二氧化碳和带标记的水,并且荧光剂发出较强的光。
〖小组讨论回答〗此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有哪些?
〖总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方程式

〖争分夺秒〗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H]生成吗?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共同点?
3、O2是在第几阶段参与反应的?
4、H2O 与CO2分别在第几阶段产生的?
5、三个阶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吗?能量的去向?
6、葡萄糖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无限挑战〗你能将有氧呼吸的图解补充完整吗:学生分成六祖,将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有氧呼吸图解补充完整。
〖智慧树〗学生根据有氧呼吸三阶段的具体过程,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大声说出来〗有氧呼吸的概念:学生集体填读
〖百家讲坛〗你能说出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吗:学生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总结影响有氧呼吸的外界因素(O2浓度、含水量、温度、 CO2浓度等)。

〖我会用〗细胞(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学生小组讨论,下列做法充分考虑了影响有氧呼吸的哪一个外界条件?
1、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为何要及时松土?
2、粮食储存前为何要晒干?
3、大棚栽培夜间可以适当降低温度,有何作用?
〖探索.发现〗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1、苹果贮存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
2、剧烈运动后上肢和下肢往往会产生酸感,为什么?
〖矫正反馈〗导学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