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感冒是常见病
应该使用
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退热?
哪种效果更好?
两种降温方法,哪种更好?

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是相对恒定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大脑的下丘脑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起到调节作用。当感冒后,病毒或细菌侵犯到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升高。退烧药的作用是让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降低,所以吃退烧药后,体温通常就降下来了。
而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是通过散热把身体中的热量散发出来,比如体温从39℃降到38℃,但是体温调定点还在39℃,所以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温度,难以起到根本的作用。
物理降温是不是完全不可取?
物理降温并非完全不可取,有些特定人群如果发烧应首选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
1.三个月以下的婴儿,很多药物是禁用的;
2.对退烧药过敏;
3.如果肝脏功能较差,也需要谨慎使用退烧药。
物理降温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正确的物理方式推荐通风减衣、温水擦浴。
盖被子捂汗是老一辈观念中的退热方法,要淘汰!出汗是退热的结果,并不是退热的原因。盖被子捂汗不利于散热,可能会引起体温更高,诱发惊厥、休克和窒息。
医生建议,当孩子发烧进行物理降温时,最好不要用酒精擦拭或者局部用很凉的冰块外敷,可以用温水浴,水温一般略高于体温1℃-2℃即可。